其他
内疚式教育:为什么父母的爱,总让我有负罪感?
◍「你爸妈那么辛苦,就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学习,你还净干这些没用的事。」
◍「我今天就算躺在这里死了,你也不会知道。因为你从来不给我打电话。」
◍「如果不生你,我现在早就是……」
01
1.直接告诉对方:你错了
Maria 指出,这是一种侵略性较为明显的愧疚诱导,比如:
◍ 直接指控:「都是你的错!」「要不是你……」
◍ 责备:「你不应该这么做」「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?」
◍ 站在「正确」的一方提出质疑和要求:「你真的就打算这么过下去吗?」
2.「看我多痛苦,都是因为你呀」
这种方式往往出现在亲密关系中(父母、伴侣、朋友)。典型表现是:A 向 B 提出要求,B 拒绝,A 于是表现出某种痛苦的症状,从而让 B 感到对此负有责任。
举个例子,系统性家庭治疗师西蒙曾分享过一个案例:父母两人为了控制青春期叛逆的女儿,会表现出一些躯体上的不适:比如「心慌」。
这样,不服管教的女儿因为感受到对父母的责任,就会乖乖待在家了。
3.表面上为 Ta 开脱,但目的是让 Ta 自责
想象一下,你在一个聚会上不小心把葡萄酒洒在了旁边一个人的裙子上,慌忙道歉的时候,对方是这么安慰你的:
「没事没事。这根本洗不掉了,当时买这裙子真的纠结了一周,太贵了!而且一年也穿不上几次……没事没事,你也不是故意的,不用自责啦。」
类似的还有:
「没关系,年轻人就该出去,不用管我。我现在身体也不好,你走了我也没啥心思做饭了,凑合凑合得了。没事啊,不用担心我。」
你是不是更难受了?
4.拒绝接受补偿:就想让你欠我的
这类「愧疚诱导」形式是:不接受道歉和补偿。通过切断内疚的补偿机制,让对方的内疚感无法消除。
美国心理学家盖伊·温奇博士指出,内疚感一般不会对个人的社会互动造成影响,因为它的持续时间较短——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伤害,改变行为或者做出补偿之后,内疚感就会消失。但如果一个人无法做出补偿行为,那正常的内疚就会变成有害的内疚。
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,为什么有人要通过让别人感到内疚达成自己的目的?
形成「愧疚诱导」的原因是复杂的,不能简单归类。但它可能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:
02
03
张晓贤. 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[D]. 华东师范大学, 2012.
Miceli, M. (1992). How to make someone feel guilty:Strategies of guilt inducement and their goals.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, 22(1), 81-104
Nelissen R M A , Zeelenberg M . When guilt evokes self-punishment: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Dobby Effect.[J]. Emotion, 2009, 9(1):118-122.
《情绪急救》,【美】盖伊·温奇博士,上海科学院出版社,2015-8
《情感勒索》,【美】苏珊·福沃德,唐纳 ·弗雷泽,四川人民出版社,2018-10
我们总有疲惫、耗竭、无意义的时刻,
一次高质量的线下「心理评估」,
可以帮助你舒缓情绪压力,
寻找消极信念背后的动因。
关注森林服务号
菜单栏领取首次咨询心理评估优惠券